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正文

梅毒的临床表现

2023-08-16 17:13:31 互联网

梅毒发病经过缓慢,自觉症状轻微,早期患者会疏忽及早医治。在感染后9-12周转变为二期梅毒。二期梅毒症状主要是以皮肤粘膜损坏为皮疹遍布全身。三期梅毒60%左右患者出现呈树胶样肿症状,器官组织被穿孔,神经及心血管系统严重损害,严重危及生命,给组织器宫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要积极治疗。另外,一期、二期梅毒传染性较强,注意传染给别人。

专家解析:梅毒的临床表现具体如下:

1.一期梅毒主要症状为硬下疳。通常在螺旋体侵入人体后9一90天,平均3周,在受侵局部出现硬下疳,其特点是初起为单个暗红色斑丘疹或丘疹,逐渐增大,很快表面形成糜烂面,并演变为浅溃疡。典型硬下疳,直径1一2cm大小,圆形或类圆形,略高出于皮面,表面呈肉红色糜烂面,基底清洁呈细颗粒状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皮损境界边缘清楚,触之有软骨样硬度,无疼痛及触痛,数目常为单个 ,偶可有2~3个。损害绝大多数发生于生殖器,男性多发生于XX包皮、冠状沟、龟头或系带部,有些发生于尿道内、XX干或其基底部、阴囊上;女性则最多见于阴唇,亦见于阴唇系带、尿道、子宫颈及会阴等处。阴部外最常见的部位为口唇、舌、扁桃体、乳房、肛门等部位。硬下疳未经治疗,约2~6周可自行痊愈,遗留轻度萎缩性瘢痕、色素沉着或无瘢痕。

感染后数小时梅毒螺旋体即沿淋巴管到达淋巴结内繁殖,1一2周后附近淋巴结即开始肿大,以腹股沟淋巴结最多见,称梅毒性横痃。其特点为较硬,彼此不融合,不化脓,表面无红、肿、热、痛。穿刺淋巴结检查,梅毒螺旋体常阳性。淋巴结肿大消退速度较硬下疳缓慢。

2.二期梅毒系一期梅毒未治疗或治疗不规范,梅毒螺旋体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大量繁殖播散而出现的症状。可侵犯皮肤、粘膜、骨、内脏、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常先有流感样全身症状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继之出现以皮肤粘膜疹为主的临床表现。骨、内脏、眼及神经系统症状较轻或少见。

1)斑疹性梅毒疹(梅毒性玫瑰疹:为最早出现的二期梅毒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5~2cm,散在不相融合,颜色为淡红到褐红色。皮疹发生于躯干两侧、肩、臀部和四肢内侧,掌跖部者呈暗红色鳞屑斑,具有特征性。自觉症状轻微,不痛不痒。一般数日、数周后自行消退而不留痕迹。

2)脓疱性梅毒疹:较罕见,多见于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低的患者,脓疱通常发生于红色浸润基底上,消退缓慢,形成小而表浅的溃疡,表面被覆痂皮,严重者呈深在性溃疡,称脓疮样梅毒疹。有时溃疡表面痂皮厚积类似蛎壳,称蛎壳状梅毒疹。皮疹常广泛分布全身,颜面特别是前额、指趾甲周、掌跖常被累及。

3.三期梅毒(晚期梅毒)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经一定潜伏期,通常为2一4年后,约有1/3患者发生三期梅毒。除皮肤、粘膜、骨出现梅毒损害处,尚可侵犯内脏,特别是心血管及中枢系统等重要器官,危及生命,三期梅毒的共同特点为损害数目少,破坏性大,分布不对称,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客观症状严重而主观症状轻微;损害内梅毒螺旋体很少,传染性小或无;梅毒血清反应阳性率低。

当前页面地址:http://m.msjkw.net//jibing/3793.html

相关阅读
本类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