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的结束和仲秋的开始。人们会明显感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10多度。阳气在夏至达到顶点,阴气也在白露兴起。
“秋初夏末,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如果衣单体露,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为秋季主气为燥,燥易伤肺。如果因为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就会出现肺及吸呼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
因此,白露养生注意以下几点:
白露勿露身,早晚要添衣
古话说“白露勿露身。”白露过后,温差大,天气转凉,所以不要露身,早晚要添衣,从这个节气开始,阳气开始向内收敛,而肾主收藏,所以这个时候肾就开始收纳阳气,准备过冬了。
适当秋冻,不生杂病
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当然,秋冻并非人人皆宜,要根据个人体质,适当秋冻。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再者,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低的人群,要注意不要“ 秋冻”过度而导致生病。
预防秋燥,滋阴益气
白露为典型的秋季气候,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站桩静心,乐观开朗
在情绪上,人们容易因为秋悲所感伤,所以要收敛神气而不外露、宁静神志而顺应秋气,减缓肃杀秋景对情绪的影响。应该多按照马世琦老师教授的桩功来站桩静心,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
白露艾灸,养气补肾
白露开始,天气越来越凉,一些人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尿频、乏力等症状,中医认为是肾气不足的表现。白露时节燥气渐盛,与风相合形成风燥之邪,必首先侵袭肺及肺所主之地(皮毛、鼻窍等)。在此节气前后坚持艾灸调理,能有效的预防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等病,从而达到,宣肺理气、化痰定喘、疏散外邪之效。
第一要穴:足三里穴
白露,与之相对应的经络是胃经,所以此时的养生重点是以健脾胃为主。把我们的脾胃调理好了,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冬季里好好的对我们的身体进行补充能量。足三里是养生的大穴,也是人体的长寿穴,对此穴进行养生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第二要穴:大椎穴
脊柱上有24块椎骨,这24块椎骨其实是与24节气相对应的。白露节所对应的椎骨是第7颈椎,也就是督脉上的大椎穴,大椎穴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所有向上走的阳气及能量都经过这个穴位,所以处理大椎穴可以很好的补充人体的阳气及能量。
第三要穴:命门穴
命门,顾名思义,此穴就是人体的生命之门。艾灸命门穴可以很好的将阳气与能量收藏在此,并传入肾俞穴,具有强腰补肾的功效。
龙骨是一种中药材,也叫五花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象类、犀类、三趾马、牛类、鹿类等的骨骼化石。既可以食用,也可以作药用。那么龙骨的功效与作用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肾虚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而造成肾虚的原因也有很多。对于男人来说肾的健康很重要,因为肾虚给男人带来的危害非常的大,所以补肾壮阳成为了男性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那么壮阳最好的四大中成药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通草是一种中药,多为野生,它是五加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通脱木的干燥茎髓。具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的作用,主要用来治疗湿热淋症、水肿尿少等症,是一种很好的药材。那么通草的功效与作用你知道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是一种中药。为清热泻火类药物,其具体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分布于河南等地。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天花粉的功效与作用。
桃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桃仁的功效有很多,可以治疗一些常见疾病,桃仁的作用很明显,在临床应用中使用的很广泛,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桃仁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苦参是中药材当中比较常见的,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味中药材。其药用价值非常大,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效果。那么苦参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生地指生地黄,是玄参科地黄的块根,鲜用或缓缓烘培至约八成干,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生地黄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那么生地具体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解。
熟地又称熟地黄、伏地,是一种上好的中药材。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药材。熟地常常用于治疗产后身体虚弱、腹内疼痛等症状。那么熟地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冬虫夏草也叫虫草,是我国民间惯用的一种名贵滋补药材,其营养成分高于人参,可入药,也可食用,是上乘的佳肴,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那么冬虫夏草有什么功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白术是中草药中常见的一种,有很多的作用和功效,对很多的疾病都是有防治作用,但是大家对于白术的具体信息并不是特别了解,所以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下白术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