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功能,也就是所谓的“脾气”,脾胃好不好,其实就是“脾气”决定的。脾气足,则脾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通俗地说,就是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我们吃下去的食物。
脾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脾胃差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所以有“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的说法。可见,你的身体好坏,首先还得脾胃说了算。
中医对脾虚的人可以总结出4大主要特征,可以对照检查自己是否脾虚:
1.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肢体倦怠;
2. 不欲饮食,腹部胀满,少气懒言;
3. 舌头颜色发淡,舌边有齿痕,舌体上有一层薄薄的白苔;
4.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大便偏稀。
1、山药入饮食
山药有补脾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称其“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中医上也常常用山药于治疗脾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生山药500克研细粉备用,每次煮粥用30克,先用凉开水调成糊状,入锅内煮,煮时用筷子不停搅之,使其沸至成薄糊状即可。如果嫌口感不好,服用的时候可以适量加点糖。此方法适用于任何年龄段脾虚的人。
2、古方调养——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出自宋朝官方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方,是治疗脾胃虚弱的经典方。方中以党参、茯苓平补脾胃之气;白扁豆、山药之甘淡,助白术健脾,又可祛湿;砂仁的芳香可以化湿行气、和胃醒脾。
做法:取山药10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白扁豆7克、陈皮5克、砂仁5克、白术(炒)10克;先用水浸泡30分钟,然后小火煮,煮沸5-8分钟即可。
此外,现代研究表明,猴头菇多糖成分有助于促进胃健康,用以上中药调理时加上猴头菇,也可以很好地调养脾胃。
3、常揉两穴位
健脾可以多按“脾俞穴和足三里”。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是脾脏的精气输注于背部的位置(见下图),与脾直接相连,所以刺激脾俞穴可以帮助恢复脾的功能。
足三里穴是古今公认的“健脾第一穴”,它在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见下图)。每天按揉两侧足三里穴,每次至少揉3分钟,力量要以有酸胀感为度。
龙骨是一种中药材,也叫五花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象类、犀类、三趾马、牛类、鹿类等的骨骼化石。既可以食用,也可以作药用。那么龙骨的功效与作用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肾虚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而造成肾虚的原因也有很多。对于男人来说肾的健康很重要,因为肾虚给男人带来的危害非常的大,所以补肾壮阳成为了男性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那么壮阳最好的四大中成药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通草是一种中药,多为野生,它是五加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通脱木的干燥茎髓。具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的作用,主要用来治疗湿热淋症、水肿尿少等症,是一种很好的药材。那么通草的功效与作用你知道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是一种中药。为清热泻火类药物,其具体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分布于河南等地。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天花粉的功效与作用。
桃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桃仁的功效有很多,可以治疗一些常见疾病,桃仁的作用很明显,在临床应用中使用的很广泛,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桃仁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苦参是中药材当中比较常见的,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味中药材。其药用价值非常大,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效果。那么苦参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生地指生地黄,是玄参科地黄的块根,鲜用或缓缓烘培至约八成干,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生地黄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那么生地具体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解。
熟地又称熟地黄、伏地,是一种上好的中药材。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药材。熟地常常用于治疗产后身体虚弱、腹内疼痛等症状。那么熟地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冬虫夏草也叫虫草,是我国民间惯用的一种名贵滋补药材,其营养成分高于人参,可入药,也可食用,是上乘的佳肴,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那么冬虫夏草有什么功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白术是中草药中常见的一种,有很多的作用和功效,对很多的疾病都是有防治作用,但是大家对于白术的具体信息并不是特别了解,所以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下白术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