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解酲汤首见于《兰室秘藏》,具有温脾胃、消酒积、利湿热之功,为治嗜酒中虚,湿伤脾胃所致的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而设。临床上常用于治酒积。有医家用此方治疗酒后盗汗、泄泻等症,收效颇佳。
【方子组成】葛花15克,木香10克,砂仁15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白豆蔻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干姜10克,泽泻10克。
【效果】化酒祛湿,温中和胃。
【主治】饮酒过度。湿伤脾胃。
【方解】葛花甘辛凉,为解酒专药,有解酒醒脾,把湿邪从肌肤表面散出之功,使酒湿从肌表而散;猪苓、茯苓、泽泻具有利湿之功,可以让湿邪沿着小便流出;神曲解酒消食;砂仁、白蔻醒脾和中,开胃消食;陈皮、木香、青皮理气化滞;干姜温中和胃;人参(复脉)、白术(健脾益气、燥湿)。诸药相合,共奏化酒祛湿。温中和胃之功。
葛花解酲汤适应的是脾胃虚寒、中阳不振、湿从寒化等症。若是阳性体质,湿从热化、湿热内盛,主要症状包括面赤烦热、口渴饮冷等,用此方时要减去干姜为妥。
酒性辛热有毒,不仅在酒后即可发病,有的甚至积毒内留,祸害诸多脏腑,解酲一法,运用得当,确有良效。临床还用于酒精肝、乙醇中毒等病均有作用。
藏红花采自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藏红花又叫番红花或西红花,原产地在希腊、小亚细亚、波斯等地。
治疗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
【出处】出自《药性论》【拼音名】Sānɡ Huánɡ【英文名】Fleckedflesh Polypore【别名】桑上寄生、桑臣、树鸡、胡孙眼、桑黄菰、桑黄菇、针层孔菌、梅树菌【来源
虫草是一种非常名贵的药材,也称冬虫夏草。很多人喜欢煲鸡汤的时候放入一些虫草,这样不但可以使鸡汤味道更加的鲜美,而且还能起到滋补的作用。那么虫草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普及下虫草的知识。
中医药材中有很多药材平时吃对人也是有好处的,今天我们来说下黄芪。那么黄芪和枸杞泡水喝有什么作用?黄芪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玛卡,别名又叫做玛咖、 MACA。玛卡是十字花科的高原植物,原产于南美秘鲁安第斯山4000米以上的高原植物。含独有的玛咖酰胺和玛咖烯对平衡人体荷尔蒙分泌有显著的效果。玛咖有抗疲劳,补充体力,改善睡眠,抗更年期,活跃生育,增强记忆等功效。而且玛咖是男女都适用的,对女性的更年期综合症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葛粉怎么吃?葛粉的功效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好的补益效果,而女性来说它更是好东西,因为它可以起到美容护肤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帮女性达到丰胸的目的。
专家提醒,不管是吃中药还是吃西药,在服药期间都应该尽量避免吃萝卜,否则的话药性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很多人之所以会服用了大量药物后病情没有起色,与饮食不当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在吃中药的时候更不能吃萝卜,当然除了一些服理气化痰的药物外。之所以在此期间不能吃萝卜,是由于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尤其是在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
常绿小乔木,分枝多。枝具棱和短刺。单身复叶,互生;叶片宽椭圆形或宽卵形,长7~12cm,宽4~7cm,先端窄而锐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柄翅倒卵形,宽1~1.5cm,有时较窄或宽,叶柄短。花白色,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
【中药名】荆芥 jingjie【别名】香荆芥、线芥、四棱秆蒿。【英文名】Schizonepetae Herba。【来源】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地上部分。【植物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