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常识 > 正文

国庆假期旅行卫生提示

2023-12-28 20:51:14 admin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公民旅游人数快速增长、旅行目的地范围不断扩大[1]。2015年国庆假期期间,我国有超过7.5亿人次出行[2]。2016年国庆假期将至,各地将继续迎来出行高峰。乘坐密闭交通工具、人群短时间内急剧增多以及人群间的接触频繁,将增加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风险;节日期间食源性疾病发生可能性会有所增加。同时,近期境外发生的某些传染病对于赴境外旅行的公民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保护公民健康,我中心根据国内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分析,结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公共卫生机构近期发布的信息,提出以下国庆假期旅行卫生建议。 

一、国内外重要传染病疫情概况 

9月以来,我国内地报告登革热、手足口病、水痘、感染性腹泻病、布鲁氏菌病、皮肤炭疽等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事件较为多见。国外较为关注的传染病主要是寨卡病毒病和中东呼吸综合征。重点提示疫情简介如下。 

(一)蚊媒传染病 

1.登革热:时值登革热疫情的高发季节,我国内地的福建、广东、云南局部地区已发生本地感染疫情;其中福建本地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福州,广东本地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潮州和广州,云南本地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瑞丽。 

国外热带和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也处于登革热高发期。2016年以来,我国发现的输入性登革热绝大部分来自东南亚,尤其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缅甸等国家。 

2.寨卡病毒病:近期全球寨卡病毒感染疫情仍在持续进展中;全球累计73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传播疫情[3],主要集中在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和南美,近期美国的迈阿密州、东南亚部分国家(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也有本地传播疫情报告。 

目前,我国尚未发生寨卡病毒病本地传播疫情。2016年以来,我国内地发现的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主要来自委内瑞拉、萨摩亚、苏里南和危地马拉。 

上述两种疾病均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叮咬传播;寨卡病毒还可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输血传播。登革热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和关节疼痛、皮疹等,少数患者可能发展成为重症,出现血小板减少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寨卡病毒病则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痒、发热等,孕妇感染后可致胎儿或新生儿小头症,还有少数人感染后可能出现对称性***、四肢软瘫、感觉障碍等表现的格林-巴利综合征。这两种病目前均无特效治疗药物,普通患者一般在7天内可以自愈,预防主要通过避免蚊虫叮咬。 

(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2016年9月以来,沙特阿拉伯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相对平稳,低于往年同期水平,但散发病例仍时有发生,主要是通过接触骆驼或其制品(如骆驼奶)后感染发病[4]。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首代病例主要通过接触单峰骆驼感染。密切接触或共处狭小空间可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该病潜伏期为2~14天,典型症状表现为急性呼吸道感染,起病急,高热,可伴有畏寒、寒战,咳嗽、胸痛、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病死率高(沙特报告的1456例病例中,病死率为42%)。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和可预防的疫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二、旅行卫生建议 

(一)旅行前应了解目的地的传染病相关情况,掌握常见疾病基本的预防知识和技能。根据需要,可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进行专业咨询,提前接种必要的疫苗。 

(二)旅行期间,一是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未洗手前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二是避免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密切接触;尽量避免接触单峰骆驼、病死禽等,必须接触时则需注意个人防护,并及时洗手;三是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彻底煮熟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不干净的生水等;四是要做好个人防蚊措施,在去往登革热、寨卡病毒病流行区时,建议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睡觉时使用蚊帐(或空调房)、使用防蚊驱避剂等,孕妇及准备怀孕的女性尽量不要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区旅行,成年男女自寨卡病毒流行区回国后6个月内需采取安全性行为或禁欲以避免性传播,6个月后再准备怀孕[5];五是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同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腹泻或皮疹等其他表现时,应当立即就医。如被怀疑为传染性疾病时,应取消或中止旅行。 

(三)旅行归来,应继续做好个人健康监测,一般应自我观察2~3周,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 

[1] http://www.cnta.gov.cn/xxfb/jdxwnew2/201512/t20151221_755402.shtml 

[2]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5-10/05/c_134684858.htm 

[3] 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10665/250143/1/zikasitrep22Sep16-eng.pdf  

[4] http://www.moh.gov.sa/en/CCC/PressReleases/Pages/statistics-2016-09-23-001.aspx 

[5] 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10665/204421/1/WHO_ZIKV_MOC_16.1_eng.pdf?ua=1

 

当前页面地址:http://m.msjkw.net//yscs/9885.html

相关阅读
本类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