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权威期刊刊登一项最新研究称,开灯睡觉会使宝宝以后更容易近视,尤其是不到2岁的孩子。眼科专家介绍,这一说法有一定医学道理,在儿童眼部快速发育的0~2岁,家长应少让孩子在睡觉时接受光照,宝宝对光照若有依赖,可过渡熄灯让依赖慢慢减少。
开灯睡觉使宝宝以后更易近视
报道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疗中心的理查德·斯通及其同事对479名2~16岁儿童的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宝宝两岁前若是睡在黑暗房间,近视比例是10%;若是睡在装小夜灯的房间中,近视比例是34%;若是睡在开着大灯的房间中,近视比例为55%。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杨晓副教授称,这个说法她多年前就看到,但她查阅了不少文献,都没有找到文章的确切出处。虽然如此,她认为,从医学角度来看,开灯睡觉会使宝宝尤其是2岁以下宝宝日后更容易近视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她推测研究为回顾性统计,因为近视与环境、遗传等密切相关,所以总结的比例未必最确切。
打破昼夜节律致眼轴快速增长
杨晓介绍说,动物实验发现,不同光照水平会改变眼球的增长,即眼轴的长度。而眼轴的长度与近视密切相关,从眼轴长度可知孩子目前的视力状况及今后患近视的可能性。
她称,人体的所有生理功能都有稳定的昼夜节律,包括每天的睡眠与觉醒节律。眼睛是感知光照的人体器官,即人通过眼睛感知昼夜规律,传导到脑部。若人体不休息,脑部松果体褪黑素(松果体素)的分泌会受到抑制,进而打破了昼夜节律、生长发育规律和内分泌水平,不但会导致幼儿早熟,眼轴不断增长也是表现之一。
“2岁前是孩子视功能发育关键期,宝宝的视觉功能发育很快,有的孩子2岁已经发育到成人水平,因此一旦眼轴在快速发育期发育过度,日后近视的可能性的确更大。”
宝宝依赖灯光入睡,过渡熄灯或用微弱地灯
不少妈妈犯愁了,不开灯睡宝宝会哭闹啊!杨晓认为,可让宝宝过渡地适应不开灯睡觉。“刚睡下的半小时内,可以开着小灯,让宝宝入睡后,再关掉,或改用光线非常弱的地灯。”久而久之,宝宝对光照的依赖便减少了。还有网友支招,让宝宝戴眼罩入睡就可以了!专家认为,有一定作用,但作用有限,况且戴眼罩睡觉反而增加小孩的不适。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由于本病系由伊蚊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那么登革热症状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面瘫是由于面部神经受损导致的疾病,也是一种面部表情肌肉运动障碍症,其典型症状为患者一侧,少见两侧面部表情僵硬,口轮匝肌、眼轮匝肌运动障碍,不能做正常的努嘴、吹气、喝水、吃饭、咀嚼、眨眼、皱眉等动作。那么面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旅途中,身边有人晕车,非常不方便,看他呕吐难受、脸色发白,自己也难受。从医学上说,晕车、晕船和晕机统称为晕动病。那么晕车怎么办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脑梗塞是血液中的各种梗塞随血流进人脑动脉而阻塞脑血管,当侧支循环不能正常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那么脑梗塞怎么治疗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方法。
氯化钠注射液是临床上纠正失水的常用药物,可以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失水病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容易导致身体失水的事情,比如严重腹泻等。氯化钠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该药物是没有颜色的澄明液体,味道微咸。那么氯化钠注射作用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头疼恶心是很常见的症状之一,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经常会有头疼的现象,更有甚者还会想吐。那么头疼恶心想吐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头发油腻一般称为皮脂溢出症,主要表现为头皮多脂,油腻发亮,脱屑较多。其他皮脂腺发达部位也可发生。那么头发油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高血压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是极具威胁的,所以人们对于高血压的情况往往非常重视,不少人都会定期检测血压,而患有高血压的人则往往定期按时服用稳定血压的药物。那么高血压是怎么引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对于抑郁症来说,尤其是轻微的,在很多时候因为症状的表现并没有中度或者是重度来的明显,因此,很多时候不少轻度抑郁症的朋友不确定,甚至是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了抑郁症。下面就带大家来看看怎么确认自己患抑郁症。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那么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是什么病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