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食疗养生 > 正文

美国研究:鱼肉含有毒物质,多吃或致癌?

2024-02-04 17:21:48 互联网

“四条腿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不如没腿的。”

“话是这么说,但现在可不一定了,给你看看我才刷到的,太吓人了!”

“不会吧!专家不是一直推荐吃鱼吗?这怎么美国的研究还说吃鱼会导致癌症发生啊?”

“应该是真的吧!这都贴出来了这么多数据了,这以后鱼也不能吃了该怎么办啊?”

美国研究:鱼肉含有毒物质,多吃或致癌?

吴阿姨刚看完一篇文章被吓得够呛,这才有了上述对话。鱼肉一直以来都被广大群众视为补充营养的最优选,但美国一项研究却颠覆了大众认知,称吃鱼肉或增加癌症风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49万人研究:鱼肉中有致癌成分?鱼还能吃吗?

《癌症病因与控制》杂志上发表过一项研究,该研究共纳入49万余名受试者参与调查,分别收取了受试者的鱼类摄入、BMI、吸烟状况、种族等因素进行了统计。在随访的15.5年时间里,共有5034例黑色素瘤、3284例原位黑色素瘤发生。

美国研究:鱼肉含有毒物质,多吃或致癌?

通过分析发现,较高的鱼类摄入量与恶性黑色素瘤、原位黑色素瘤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金枪鱼、非油炸鱼的摄入量关系最为显著,炸鱼摄入与恶性黑色素瘤呈负相关关系,与原位黑色素瘤无关。

很多人会疑惑,以前也吃鱼怎么现在就不行了呢?

研究人员推测与海洋污染相关,现阶段海洋环境受到了有毒化学混合物和进入海洋废弃物的共同影响,让海洋内的生物长期暴露于各种污染物、重金属污染下,这些有害物质会在鱼类体内蓄积。人在摄入这些鱼类后会让有害物质进入体内,进而引起健康问题出现。

美国研究:鱼肉含有毒物质,多吃或致癌?

不过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该研究仅发现了鱼类摄入与黑色素瘤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佐证。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海洋问题的确存在,日常购买鱼类要选择正规超市、市场,相对来说安全性更有保障。

二、真正会致癌的,其实是这4种鱼

生活中我们真正需要注意的是这几种鱼,长期摄入可能会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

1、腌制的咸鱼

咸鱼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该物质会在胃内与蛋白质结合转换成亚硝胺。亚硝胺是明确的致癌物,长期接触会增加食管癌、肝癌、胃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

2、生鱼片

美国研究:鱼肉含有毒物质,多吃或致癌?

生鱼片有较大的寄生虫感染风险,其中又以肝吸虫最为常见,一旦进入体内其会在肝脏内繁殖,诱发肝脏功能损伤,甚至会演变成肝癌。

3、过度油炸的鱼

过度油炸的鱼吃起来的确很香,但是其内里有苯并芘、自由基、杂环胺等有害物质,且鱼类的营养也会被破坏,长期摄入对健康不利。

4、甲醛鱼

美国研究:鱼肉含有毒物质,多吃或致癌?

甲醛可起到保鲜、防腐的作用,一些商家会违规在鱼内添加甲醛来延长保质期。但甲醛是明确的一类致癌物,接触后轻则引起过敏,重则会诱发白血病发生。日常购买鱼时发现鱼有刺鼻味道,且很易碎,就要警惕可能是甲醛鱼。

三、每周吃鱼达到这个数量,脑卒中的风险下降14%!

鱼内有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且脂肪含量较低,经常吃鱼对预防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好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中指出,2017年我国约有310万居民死于饮食不合理,其中就包括鱼虾摄入不足等。研究发现,每日摄入鱼肉的量增加100g,可让脑卒中风险下降14%。

无独有偶,英国剑桥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每周摄入2次鱼,对预防糖尿病肾病有好处。每周吃鱼不到1次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几率为18%,而每周吃鱼>1次的患者,蛋白尿的发生几率仅有4%。

美国研究:鱼肉含有毒物质,多吃或致癌?

此外,鱼类内的ω-3脂肪酸成分对预防结直肠癌有好处、DHA成分可促进神经网络形成,对脑细胞能起到修复作用。

吃鱼虽好,但吃不对不仅无法获益,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吃鱼时一定要记住以下3点:

1、吃鱼要适量

建议每周吃鱼的量保持在1-2次即可,摄入的量保持在300g以内即可,在吃鱼的同时也别忘记了其他的食物摄入,要保证膳食均衡。

2、不选巨型、鱼龄太大的鱼

体型越大、鱼龄越大的鱼,内里的甲基汞含量就越高,长期摄入对健康不利,日常要尽量避开这种类型。

3、鱼肉不能完全代替红肉

美国研究:鱼肉含有毒物质,多吃或致癌?

红肉和鱼肉能为身体提供的营养价值不同,所以日常不能完全只吃鱼或只吃红肉,而是要搭配着吃。建议每日摄入75~100g白肉、50~75g红肉。

鱼肉是个很好的营养来源,那些所谓的吃鱼会引起癌症发生的研究多为观察性研究,更多是起到参考作用,不能因此而盲目拒绝吃鱼。

当前页面地址:http://m.msjkw.net//slys/10436.html

相关阅读
本类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