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乞巧节的风俗

2024-03-20 10:45:32 互联网

乞巧节的风俗

乞巧节的主要风俗有香桥会、拜七姐、斗巧、种生求子、储七夕水、拜神、观星、洗发等。乞巧节就是中华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其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它还有着七姐节、七夕祭、巧夕等名称。乞巧节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情人节。

1、庭院设供每逢乞巧来临,人们都要将庭院洒扫干净,院中张挂锦彩,陈设香案,献供花果饮食。

2、穿针乞巧七夕之夜,妇女们对着新月穿针,展示技艺,乞巧求福,顺利穿过者为得巧。当然所穿之针并非通常的缝纫用针,而是专门制作的多孔之针,或用名贵的金、银、鍮石(黄铜)等材料制成。魏晋以前多为五孔针和七孔针,盛唐以来皆用九孔针。

3、拜月祈愿七夕之夜,人们均可在月下祀拜祈愿。相传是夜牛郎、织女银河相会时天门开启,于此时祈愿是最为灵验的。七夕祈愿最有名的例子应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之事。

4、求赐良缘未婚男女每逢七夕总要设案祈祷,乞求天赐良缘。

乞巧节的风俗

5、宴饮赋诗除牛郎织女相会外,七月七日还是魁星老爷的生日。魁星俗称文曲星,主文章、文运,尤为读书人景仰崇拜。为之七夕之夜读书人还要祈拜魁星,其中宴饮赋诗为不可或缺的内容。

乞巧节的真正含义是情人节和少女节,是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 ,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瞑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乞巧节是女子的节日,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

七夕节起始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前页面地址:http://m.msjkw.net//baike/10694.html

相关阅读
本类推荐更多+